晚上10-11点入睡,每晚睡眠时长7小时,最有益健康 收藏起来

人一生中,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。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加快,“拼命十三郎”们只能舍弃睡眠时间,转而投入996甚至007的“社畜”工作中

  人一生中,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。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加快,“拼命十三郎”们只能舍弃睡眠时间,转而投入996甚至007的“社畜”工作中。

  除了繁忙的工作压缩了睡眠时间外,一个更常见的现象是「报复性熬夜」——白天被各种琐事儿缠身,只有当晚上躺在床上的那一刻,时间才开始属于自己,接着就是“无止境”的熬夜。

  一项针对中国职场青年的《2022睡眠质量报告》显示,超五成职场青年每天在12点之后才睡觉,甚至有13%的要熬到凌晨2点后。除了“入睡时间晚”之外,“睡眠时长短”同样是个大问题,有77%的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。

  正如大家调侃得那样“晚上不睡,白天崩溃”,崩溃的不仅是精神,还有身体的方方面面。相反,如果拥有良好的睡眠,多种病因相关的死亡风险均会下降!而要想保证良好的睡眠,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长同样重要。

  「最佳入睡时间」出炉!

  10点-11点入睡对心脏友好

  European Heart Journal-Digital Health上刊登的一项队列研究,对英国生物库招募的103,679名参与者进行调查随访,深入探究了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,最终确认了「最佳入睡时间」。

  研究结果显示:晚上十点到十一点(22-23点)之间睡觉,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;而在凌晨(12点及以后)入睡患病风险最高。

  经过纳入排除标准,此研究共纳入88,026名英国参与者,其中包括51,214名女性(58.2%)和36,812名男性(41.8%),平均年龄为61.43岁。

  在对患者经过了平均5.7年的随访后,发现有3172名(3.58%)参与者患上了心血管疾病,包括:心肌梗塞、心力衰竭、慢性缺血性心脏病、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。

 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,43%在凌晨及更晚睡,38%在11-12点间睡,而仅有15%在10-11点间睡,4%在10点前睡。

  入睡时间段和心血管患病风险关系图

  在排除了混杂因素后,结果显示:

  以晚10-11点睡觉作为基线,晚11-12点睡觉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12%,10点前睡觉风险增加24%,晚12点及更迟睡觉风险会增加25%。

  也就是说,入睡的时间点和心血管患病风险呈现“U”型关系:晚10-11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小,太早太迟睡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,凌晨(12点)及更迟入睡患病风险最高。

  男性(B)和女性(C)不同入睡时间点的心血管患病风险

  通过对性别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发现,相比男性,女性的入睡时间和心血管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更紧密,尤其是在0点后和10点前入睡会显著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。目前,引起这一区别的机制并不清楚,可能和性激素水平有关。

  综上,熬夜、迟睡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,且该关联在女性中更明显。因此,为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,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尽量保证在22-23点内入睡吧!

  「最佳睡眠时长」同样重要!

  每晚睡7小时,长寿又益脑

  睡得好能延年益寿,而睡不好是真折寿!如果无法做到每晚10-11点入睡的话,不如尝试打卡睡满“最佳睡眠时长”吧!

  JAMA Network Open上刊登了一项涵盖超32万名成年参与者的大型队列研究,揭示了“东亚人群睡眠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”。结果显示:每天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,全因、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点。

 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,每晚睡8小时是“最健康”的;但真实情况却是,每晚睡7小时才是正解!当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时,反而会增加部分疾病的死亡风险。

  doi:10.1001/jamanetworkopen.2021.22837

  研究者从来自亚洲的9个队列中收集到322,721名参与者。在近14年的随访期间,记录到19,419名男性和13,768名女性死亡。

  结果显示,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J型关联——7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全因、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关的最低点。

  从下图也可以观察到,睡得太久对健康的损害更大!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,全因死亡率在睡眠时长达到10h及以上时最大程度地升高,分别增加43%与55%。

  东亚男性睡眠时间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

  除了全因死亡风险之外,睡眠时间与心血管疾病、癌症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之间几乎都存在类似的关联,即在7小时时达到最低点。不过,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。

 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:在男性中,与每晚7小时睡眠相比,当睡眠时间≤5小时或≥10小时,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将大幅提高;而在女性中,只要睡眠时间不足或超过7小时,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便会有所增加,在12-49%之间。

  癌症死亡率:在男性中,当每晚睡眠时间超过7小时后(比如8、9或≥10小时),癌症死亡风险分别升高6%、17%和59%;而在女性中,只有睡眠时间过长(即超过10小时)会导致癌症死亡率上升23%。

  东亚女性睡眠时间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

  综上,睡眠时间是全因及多疾病死亡的重要行为风险因素之一。每晚睡眠达到7小时是最为理想的,睡得过长或过短都折寿!

  此外,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,不仅仅是对“长寿”友好,也符合大脑的要求。

  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上发表的研究发现:最佳睡眠时长为7小时,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有益关联;然而,当睡眠时长不足或超过7小时时,与认知功能下降以及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。

  研究者从UK Biobank收集到50万人的基因、影像以及行为数据,从多维度展开了研究,确定了睡眠与遗传和认知因素、大脑结构以及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,而7小时睡眠为最佳时长,能够促进中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。

  此外,进一步的神经影像多模态数据显示,睡眠时长与多处大脑区结构之间也存在非线性关联,关联最为显著的大脑区域包括中枢前皮层、外侧眶额皮质和海马体;而在非线性关联中,7小时正好就是转折点。

  无独有偶。Brain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纳入了分析睡眠质量/效率的迄今为止最大队列——欧洲预防阿尔茨海默性痴呆症纵向队列研究(EDPA-LAC)后发现:在没有认知障碍的人群中,睡眠时间不足7h与阿尔茨海默症病理学负担的增加有关。

  研究者使用从EDPA-LAC队列中,收集了1168名参与者与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脑脊液生物标志物、认知表现和睡眠质量等数据,分析不良睡眠习惯与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关系。

  结果显示,与每日睡眠超过7小时的相比,每晚睡6-7小时的参与者表现出更高的脑脊液p-tau水平(p=0.028)。以二分法对睡眠时间进行分类发现,较短的睡眠时间,即睡眠不足7小时,与更高的脑脊液t-tau、p-tau水平显著相关。

  可见,睡眠时长稍稍不足7小时,就会影响阿尔茨海默症生物标志物的水平,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!

  睡眠时间对脑脊液p-tau和t-tau

  要想不伤脑,还得睡得好!神经学家Liz Coulthard教授强调,充足、优质的睡眠是帮助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和促进大脑健康的好方法。原来,人的一生中二十四分之七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才是最有益于健康的。

  总结来说,「最佳入睡时间」为晚上10点-11点,而「最佳睡眠时长」为7小时,是最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睡眠时间!

  虽然对于不少辛勤的打工人来说,晚上10-11点入睡确实有些不太“现实”。但在可控的范围内尽量早地睡觉吧,起码要睡够7小时,千万别“报复性熬夜”呀。

 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早睡小妙招:

  定一个睡觉的闹钟,找一个互相监督早睡的好友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